常晓璐采访:访淮安运河书画院院长蔡国华

2020-02-27
来源:

他自谦草根手艺人,用租来的方寸之地,畅游在艺术的海洋里,书法、摄影、篆刻、美术设计、影视制作……每一个领域他都积极探索,他说,如果离开了艺术觉得可能就不是自己了,如果没有这些爱好的话,就不知道怎么生活了。他就是蔡国华。

记者:您说过,书法是您一生都在钻研的线条艺术。您是如何与书法结缘的?这其中有什么人和事,对您影响深刻?

蔡国华:书法是我的理想和追求。童年的我就是在古老的河下石板街上闻着墨香长大的。当时,河下有个民间文化人叫张凤山,有一次我在他家墙上看到一幅书法作品,芮虹灼老师的楷书,我觉得字非常好看,就请张老师引荐结识了芮虹灼老师。

我在芮虹灼老师家学字的时候,我的毛笔不好,就是很小的毛笔,他说,这毛笔不能写字的,太小了,要用大毛笔写小字。他的这个观点一直影响着我,直到现在,我从不用小笔写大字。然后他说,我这里有毛笔你拿去,就拿我毛笔用。当时能拥有这样一枝毛笔我觉得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那时候家庭条件都不怎么好,能买一支毛笔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而且他的经济也不怎么好,能慷慨送我,我自然当个宝贝似的收着。

受芮虹灼老师启蒙,我开始学习楷书,后又随孙原非老师学习行草。高中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县知青农场成为一名知青,生活如机械式的重复,幸而有书法相伴,给了我一个有趣的精神寄托。那段时光,我如痴如醉的沉溺在练字中,知字体、明结构,感悟书法这门艺术的魅力。简单的生活往往最接近本质,在农场的那两年,我是纯粹且快乐的。

我习书法几十年笔耕不辍,研习悟道。我喜欢行草,尤爱榜书,力求彰显个性。我临摹古人圣贤之作,却也从不停止独立思考。我主张人字合一。我认为每一个字都有它的灵魂。从追求形态工整提升到体悟字的美感,在无形中升华了个人心性。

记者:您曾说,摄影是您表达自己的另一种方式。可否结合作品,和我们谈谈您对摄影艺术的理解?

蔡国华:我认为摄影和书画一样,乍看是技术活,讲究构图用光或比划结构,而一旦掌握火候,其实都是衬托内心情感的载体。

在我的镜头下,每一个画面都是鲜活灵动的,我倾向于捕捉细节,比如作品《疑惑》表达了小女孩渴望探寻世界的求知欲,作品《窃笑》捕捉彝族少女的含羞之美……对我来说,往往一个细节的突出与刻画,也正反映了每个人想表达的东西。

我的作品中,不少以老人为主角的,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对父母的情感。多年前,我忙于工作,很少回家,有一天我父亲跑到我工作室来,告诉我,你妈病了。我立马回家带母亲去医院检查,癌症晚期。我就在想,我为什么总是那么忙,如果我多关心些母亲,把她带到医院,是不是可能要好一点呢。这件事情是我心里永远的痛。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敬老院,看到有一个老人对着窗户朝外看,这个场景触动了我:老人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他们老了,腿也不能动,只能坐在窗前向外看。我就想通过摄影,告诉大家,要关心父母,关心老人。这些作品具象地表达了我的内心,在这里融入生活,找到寄托,诉说思念。

记者:除了书法、摄影,您积极探索篆刻、美术设计和影视制作等艺术领域,为什么您会涉猎这么多的爱好?有怎样的裨益?

蔡国华:我从小就喜欢玩,但我的“好玩”不是玩物丧志,而是对新鲜事物的渴求。许是天生赋予的旺盛求知欲,每一片陌生的领域于我而言都是新大陆。儿时的我便爱好广泛,打球、拉二胡、唱歌、写毛笔字……我用兴趣充实生活,拿好奇心喂饱自己。

生活的趣味,往往来自那些“无心插柳”的成果,与篆刻结缘便是如此。我上初中的时候,偶然在废旧麻将上刻了一枚私章,意外得到了许多同学的赞许,就这样解锁了一门新技能。自此之后,我常常刀不离手,系统习之。偶遇民间刻画艺人,我总是以对方为师,细心讨教技巧问题,日积月累,慢慢琢磨。乃至今日,仍有好友会找我帮忙刻印。

1979年我返城工作,后因领导赏识转岗从事美工设计工作,一碰又是三十几年。我紧跟时代,先后自学了手绘装饰图的设计绘制、3D效果图制作、CAD施工图绘制、电脑美术设计、图像处理、影视拍摄、影视制作等技能。

面对新领域时,我不懒不怵,从不以“来不及”“没时间”为借口。在年过半百之际还凭借着一股子钻劲学会了PC版及手机版网站的制作与维护等的技能。每每转个新方向,反而更觉趣味多了几分。于我而言,人生永远存在着无数种可能性。

有人说“艺多必不精”,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爱好的广泛,而且对每一样爱好也不喜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会“一根筋”地一路追下去。或许正是这股“认死理”的劲儿,才让我在每一种身份里都能得到同道更多的认可和鼓励。我就这样不断地在人生之路上认准大方向,然后不停地变着步法蹒跚前行,力求把每一天过得充实有趣,或许正是这样,虽然真的“艺多不精”,却支撑我圆了一个又一个人生梦。(记者:常晓璐)

人物档案:蔡国华,高级工程师、华夏文化网总裁、淮安运河书画院执行院长。1959年出生于江苏淮安河下估衣街,1974年开始师从清华北大退休教授芮鸿勺先生及书法艺人、诗人孙原非先生学习书法,1979年参加工作后跟随著名画家、设计师刘鸿生先生学习美术设计及理论知识,开始从事美术设计工作。1982年在淮安知名书法家曹瑞林先生的指导下,书法技艺得到更大进步。1993年下岗开始了自谋职业的“革命”生涯,成立“淮安市蔡国华装饰设计工作室”,2005年注册成立“淮安市华尔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16年成立“淮安运河书画院”,2019年创办“华夏文化网”。


阅读88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