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华篆刻简历

2020-02-22
来源:

蔡国华刻章.jpg

蔡国华对制印的兴趣说来也巧。在他刚读初中的时候,某同学送给他两只废旧麻将,后来他在这只旧麻将上刻了这位同学的名子送给了她,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有一枚自己的姓名章是件稀罕之物,也是一件极其开心的事情,这同学展示给她的秘友,被她的秘友传播了出去。后来班上大多数的同学都找来旧麻将来请他刻印。这个小小的举动让蔡国华获得了具大的成就感,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同学们常常看到一位少年握着并不专业的刻刀,端坐在课桌前,在各种各样的“章料”上挖来挖去,即便他的手指经常被刻刀碰伤流血,也乐此不彼,热情不减。日积月累,他竟然因此练出了强劲的指力和腕力及用刀功夫,也练就了写反字的“绝技”(在参加工作后,他发挥了写反字的特长,在制作版面时徒手刻不干胶美术字,这在当时那个没有电脑刻字机的年代可算了得,整个古城淮安也难找出一二),

当见外地艺人来校专刻钢笔杆上的图文,他进行模仿,很快便学会了,打下了坚实的用刀基本功和写字的功夫。因此,他的作品基础扎实,刀法闲熟。

参加工作后他专业从事毛巾印戳刻制工作,在从事一年多的刻印工作期间,他把过去的木质刻印革新为橡皮材质的刻印,这是他在从事刻印工作期间为淮安毛巾(包括纺织)行业做出的一项伟大贡献。通过改革,大大的缩短了刻印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后来又因他书法写的好,描图描的好,还懂一点绘画知识,又被厂里领导看好,便调他到厂里设计室工作,跟随刘鸿生老师学习美术设计,从此走上了美术设计的工作岗位。在刘鸿生老师的指导下,他把过去的刻印技术转化成了篆刻艺术。1979年至1993年在毛巾厂从事毛巾图案计设工作这期间所学到的美术上疏密关系等布局技巧运用于篆刻中,根据篆字的结构总能通过巧妙构思设计出不凡的构图与布局,其创意大大的提高了他篆刻作品的审美韵味,大胆创新的布局总能窥见其“疏能跑马,密不容针”的功夫,“奇中见平,动中寓静”的风格,既有对传统的继承,还有自身胸臆的自然流露,更包含着对艺术生命的感悟。

在运用美术设计及刀法技巧的同时他没有停滞不前,没有满足于这些形式上的东西,而是潜下心来向古人学习,研究汉印、学习篆法的起源。并希望从姊妹艺术中吸取营养,所以他兴趣广泛:书法、绘画、摄影、音乐、美术设计、影视技术等他无所不好,要学深学透,将各门艺术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他深信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互通的,他曾以书法与音乐的关系来探述他的这一观点,为此还专们发表过这样的论术,《试论书法与音乐的互通性》,发表在1989年《青少年书法》杂志。

如今,接近花甲之年的蔡国华,依然坚守着那份“初心”,保持着对艺术的热忱和追求,虚心向不同行业的老师前辈请教,尊重传统,师古不泥,有效创新。将做人的境界与艺术紧密相联,创办书画院,举办公益性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阅读83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